河下人有“上午水泡皮,下午皮泡水”的习惯。所谓“上午水泡皮,下午皮泡水”,意思是说,河下人上午喜欢喝茶,下午喜欢泡澡堂子洗澡。
喝茶,茶巷当然是好去处。一条茶巷,几十户人家,大小茶馆就不下十家,是当之无愧的茶巷。每天的大小茶馆,都会有许多人来喝茶,这些来喝茶的人中,既有做生意的商人,又有当地的一些文人雅士,也有市井小民。不过那些做生意的商人和文人雅士喜欢在临窗、临河的包间里喝茶聊天,而市井小民则围着一只八仙茶,坐在大板凳上,一边呷着茶,一边大声地拉呱。一壶茶、一碟瓜籽,能聊上大半天。
有一位老少皆喊查二爷的人,是茶巷里大小茶馆的常客。查姓在淮安读查(za),查二爷经常到茶巷来喝茶,许多人索性跟他喊起了查(茶)二爷,他也可以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的茶二爷了。
查二爷是靠开行为生的。所谓开行的,就相当于现在的中介吧。谁家想卖什么东西,谁家又想买什么东西,只要跟查二爷说一声,查二爷就会记在心里,经他介绍的,没有卖不出的东西,也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事情谈不成不收钱,谈成了给点茶钱,这是查二爷的口头禅。虽说是茶钱,其实就是开行的费用,只要买卖成功,双方都满意,钱是不会少的,而且往往是按交易的大小来给。查二爷开行谈生意的交易成功率很高,其秘诀就是在茶巷里喝茶。
查二爷每天一清早先是到市场转悠,等早市即将散时,他便会来到茶巷。他往往是看哪家喝茶的人多,他就会去哪家喝茶。他喝茶既讲究又不讲究。
讲究时,往往也会要一间临河、临窗的包间。当他约的喝茶人来了时,他还会大声地喊来茶馆的伙计,或问有明前茶么?有上等的铁观音么?当伙计回答都有时,他便会征求来人喝什么茶。当确定用什么茶后,他一定会对伙计说,要正宗的和好的哦!其实,查二爷到临河的包间来喝茶,伙计便知道他一定是帮人介绍一笔不小的生意。伙计很聪明,也会大声地说,查二爷来了,谁敢糊弄您呀!看来是小的不想在这混了。
这时查二爷的脸上会露出满足的笑容,还会补上一句,要用王家的老虎灶的水泡呀。据说,王家老虎灶的水,泡茶是最好的,他既不是井水,也不是涧河的水,而是挑水工从大运河里挑来的。大运河里的水,无论泡龙井、铁观音,还是毛尖、毛峰什么的,茶香都十分特别。其实,茶巷里开茶馆的人家的水都是从王家老虎灶的水,查二爷是在故意卖关子炫耀。
不讲究的时候,查二爷什么茶都喝。一张八仙桌子上,如果已有人喝茶了,他便会凑上去,随手拿起一只杯子,从人家的茶壶里倒茶就喝。人家都认识查二爷,也不计较他。他也不是白喝人家的茶,他会掏出旱烟袋子,把旱烟丝子给喝茶的人分享。他们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海阔天空地扯东扯西。河下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了,什么贱了,什么东西好卖,什么东西不好卖,查二爷最有发言权。哪家要娶媳妇了,哪家要嫁女儿了,也没有查二爷不清楚的。河下街上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了,这里也是最先知道的,一些小事情,有时在这里也会被放大。
他们的茶一杯一杯地续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不觉已日到中天,查二爷的半天就这样度过了。
拍照(图2图3):淮青
河下风情
河下古镇的中药味
遇见“淮顺堂”
河下挑水工
卖大头菜的河下人
花巷里的绒花
估衣街里去淘衣
“云片糕”为乾隆解了难
“来碗豆腐脑……”
刚脐子、薄脆子和羌饼
红烧杂鱼
其他
叶德均:从歌谣看淮安旧时婚俗
这条老街,你走过吗?
赵长顺,1965年出生于江苏淮安,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淮安市淮安区作协副主席、、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供职于淮安市淮安区民政局。
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以散文创作为主。、《光明日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中国社会报》、《农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伊犁河》、《雨花》、《青春》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30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在全国、省市征文中获奖,并为有关媒体转载,60多篇作品被收入相关文集。2005年出版散文集《为你点亮一盏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出版散文集《爱的记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散文集《味道——古镇河下风情录》(中国文史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