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上修“河图”
费秉勋
黄河在河套转弯后,沿晋陕大峡谷一路向南而下,到了禹门口至风凌渡这一段,便流在宽广的平原上。这时,黄河母亲才现出她最本真的性格:深沉,博大,真力内敛而富于静气。洽川就座落在这一段黄河中部的西岸。从合阳县东首的坊镇下塬,展示在眼前的是跟渭北高原截然相异的景色:荷花照眼、芦荡如云,稻田成畦、岸柳轻舞。露天温泉像一面面明镜映着天上的云彩,各色鸥鹭在湿地上悠闲地徜徉。这就是洽川。
现在,在洽川的北端建立了“黄河魂”生态旅游区,这里有群英洞可以乘筏漂流,有观鸟亭可以观察仙鹤的高蹈和飞翔。可垂钓于水涘,可赏河于高岸,可涤胸览芦荡,可渡舟至晋南。真是一个澄怀净虑的好去处。
“黄河魂”生态旅游区景点的设置,集中着有关黄河的话题,参观者通过游览,可以开拓对黄河的认知视野,使游赏活动呈现着很浓的文化情味。旅游区初建时,我建议在的靠近河岸的区域,建造永久性的“河图”“洛书”塑形。
“河图”“洛书”之说是非常久远的。《礼记.礼运》说:“河出马图。”《尚书.顾命》有“河图在东序”的话,西汉的权威学者孔安国解释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古书中又说,黄帝时神龟出于洛水,背有赤文,是为洛书。有人把它解释为洪范九畴。这就是《周易.系辞》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连孔老夫子也把自己的命运跟“河图”联系起来,慨叹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河图”“洛书”之说发展到宋代,经陈抟、刘牧、蔡元定等人的研究酿结,就成为很具体化的图形符号了。但这样的图形符号,哲理含蕴却无比丰富,俨然成为神秘的宇宙图式,为其后易学家所接受和锺爱。
我的建议被筹建者采纳,即延请雕塑家马改户先生,创塑龙马与神龟形象,分别背负“河图”“洛书”,矗立于岸边的累台之上。下有滔滔黄水,上有悠悠白云,隔河望去,隐隐可见临津古渡,晋南山塬。“河图”“洛书”突现在这样的背景上,一下子把黄河文化甚至华夏文化推到了极致和源头。
我到过全国许多地方,一些文化圣地最多只是在石碑上用线描镌刻河图洛书,气局不免显得狭促,与河图洛书本身的博大内含不相媲称;像“黄河魂”旅游区用这样的规模,并立体化地来展示这一古老的文化标识,恐怕还是第一次。
我庆幸我们着了先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