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图诞生于孟津吗?因文章过长,分两篇推出:《七里八河》(一);《河图诞生孟津的依据》(二)。
河图诞生于孟津县黄河与图河交界处周边七里八河区域,有什么根据?
龙马负图即龙马背上有河图,龙马负图本为神话故事,然而载于正史。“河图”之名最早见于《尚书·顾命》。
何谓“顾命”?就是周成王临终前的遗嘱和命令。据《史记·周本纪》:“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太子钊见于先王庙中,告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顾命》是记载周成王逝世后太子钊即位祭庙时的记录。
以上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钊年幼不足以担当治国的重任,让召公、毕公率诸侯到病床边嘱托他们辅佐太子钊治理国家。周成王死后,召公、毕公率诸侯和太子钊来到太庙中,对着周文王、周武王的牌位对太子钊说:先王千辛万苦建立王业,实在太不容易;你要勤俭节约,不要放纵奢侈,用诚信对待百姓。并把周成王托孤这件亊的前后经过写成了文章记载下来,这篇文章就是《尚书》中的《顾命》篇。
《尚书》中的《顾命》篇真的是当时写的还是后人伪造?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周书顾命考》一文中说:“古礼经既佚,后世得考周室一代之典者,惟此篇而已”。这就是说,《尚书》中别的各篇是不是当时写的暂且不说,《尚书》中的《顾命》篇真的是当时写的。如果说周王室遗留下来的经典有一篇是真的,这一篇就是《尚书》中的《顾命》篇。
《尚书·顾命》篇与河图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尚书·顾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到河图的文章。
《尚书·顾命》中所说:“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以上多件国宝,是指太子钊即位时宗庙祭祀仪式中陈列的王室重宝。这里所说的河图,后代的注解者多解释为,刻在玉版上的治理河道的地图。
汉代赵岐《孟子注疏论语注疏解经卷·第九》:“孔安国以为河图即八卦是也”。
到了孔子时,“河图”之名又见于孔子著《论语·子罕》。《论语·子罕》中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是孔子周游列国到匡这个地方遭难时说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凤鸟不来,河也不出图,我希望天下太平的心愿怕是完了。
至此,河图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河图是一种祥瑞,河图未必就是刻在玉版上的治理河道的地图,未必就是八卦。因为太子钊即位时太庙中陈列的王室重宝最少达八种,河图又排在诸宝的最后。但是,孔子在《论语·子罕》中单单把河图重点推出并和凤鸟并列,可见河图是王室中最贵重的重宝。
河图出在哪里?,例如《周易·系辞上》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就是“河洛”一词的本源,也是“河洛学”的根基。河图出自黄河,说得斩钉截铁。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可见,《周易·系辞上》是孔子晚年时的作品。《周易·系辞上》是《周易大传》十篇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篇章,张岱年先生在《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一文中说,《易大传》的“年代应在老子之后,庄子以前”。
《易大传》中《周易·系辞上》篇中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便当时没有真实的河图图式,孔子在《周易·系辞上》中也把河图说得如此明白。这至少说明,孔子见到河图上的天地数是用数字表示的,河图上刻的是精确有序的数字,并非治理河道的地图。要否定河图之数产生于春秋时期,除非有证据证明《周易·系辞上》这篇文章不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中国先秦或秦汉时期成书的《礼记·礼运》篇中假托孔子说:“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这是河图和马联系起来的最早的记载,也是“龙马负图”传说的前身。
到了汉代以后,有关河图图式出现年代的记载大大提前,并且河图图式更加五花八门。汉代以后,到底都是谁得到过河图呢?
伏羲氏得到过河图,例如《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
黄帝得到过河图,《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图龙发……”
尧得到过河图,《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句后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龟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明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宋代以后,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伏羲时黄河中有龙马背负河图而出。
舜得到过河图,《宋书·符瑞志》载:“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元代学者吴澄在《易纂言》中说:“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后之毛,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蓍”。
以上引文说明,古人对河图的看法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河图是一种祥瑞,在圣人执政时才出现;二是河图之数为五十五,数分阴阳。
晋代成公绥《大河赋》中有“灵图授篆于羲皇”。汉代班固《东都赋》载:“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鸟”。
河图出自黄河哪里呢?答曰:河图出孟津图河与黄河交汇处,依据举例如下。
东汉诗人李尤作有《孟津铭》:“洋洋河水,赴宗于海。经自中州,龙图所在。黄函白神,赤符以信。昔在周武,集会孟津。鱼入王舟,乃往开殷。大汉承绪,怀附遐邻。邦事来济,各贡厥珍”。《孟津铭》中“经自中州,龙图所在”。“龙图,”即发生于孟津的“龙马负图”。
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舜沈璧于清河,黄龙负图出水”。
元佚名《群书通要》:“孟津,神龟负图出之所”。
元代宗风道人诗《河图》:“河图龙马孟津出,纵横相交十五真。太极两仪分四象,森罗万象孕古今”。
明沈朝阳《通鉴纪事本末前编卷一》:“(龙马)……颡骼有翼,蹈水不没,负图出于孟河之中……”孟河,是孟津龙马负图寺外的一个村名。
明代赵谱著《奇门遁甲》中说:“龙马负图,乃伏羲时龙马负图。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也”。
清叶澐《纲鉴会编卷一》:“……(龙马)蹈水不没,圣人在位,图出于孟河之中”。
清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卷五》引《太平环宇记》说:“(孟津),夏禹将兴,神龟负图出洛,及周武王观兵,皆此津也”。
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府张汉《至日谒羲皇庙》载:“性癖耽奇古,重游河水隈。行过负图里,接近读书台。至日初阳发,先天一画开。归时夸父老,亲见伏羲来”。“羲皇庙”,即今孟津县龙马负图寺,该诗原刻碑今存孟津龙马负图寺。
明末清初王铎《龙马记》载:“余儿童时,戏于河壖,父老曰;‘此河中,下多石子,有声,曾出龙,相传以为怪’。余亦讶以为奇,后数十年,阅石碣所纪载,知为宓羲画八卦,肇端龙马所负之图,龙马所出之河,今孟津西北,河中旋涡倒流者,即其处也……”文见清王铎著《拟山园选集卷之四十二·记三》。《龙马记》全文碑刻在孟津县龙马负图寺伏羲殿。
宋以前的所谓河图只有数,而没有具象的河图模式,即没有图。孟津县龙马负图寺中存有《古河图》碑刻,并建有河图坛。
孟津龙马负图寺中现存有宋代学者朱熹撰写的《河图赞》碑,其中说:“河之图兮开天地赜,五十有五兮阴阳相索”。
河图诞生于孟津,载于经典,证据确凿。河图的核心是阴阳,即数中之偶数、奇数。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辨证法萌芽,阴阳产生后才又分出五行。河图蕴含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举世公认,河图是中华先哲的独创。
(本文摘自李根柱著《河洛笔记》,略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