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鉴定中既有房屋可靠度的理论介绍

2023-05-18 23:00:13

既有房屋可靠度的理论 既有房屋可靠性鉴定是在建筑物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根据对结构上的作用、结构抗力及其相互关系的实际调查,评估其实际的结构可靠性,使结构持续正常地满足各项预定功能。既有房屋鉴定可靠性评估即研究建筑结构使用期及加固后的结构可靠性。 各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以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得到修订和完善,并在结构设计中得到应用,既有房屋可靠性评估同样以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因而,既有房屋鉴定可靠性评估的发展有赖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研究与进展。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特性。根据规范规定,建筑结构必须满足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建筑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是因为建筑结构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具有种种影响其安全、适用、耐久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与结构的几何特性、材料特性、失效准则及人为因素等有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事物的随机性。所谓事物的随机性,是由于事件发生的条件不充分,使得条件与结果之间不能出现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事件的出现与否表现出不确定性。研究事件随机性问题的数学方法主要有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 2、事物的模糊性。事物本身的概念是模糊的,即一个对象是否符合这个概念是难以确定的,也就是说一个集合到底包含哪些事物是模糊的,非明确的,主要表现在客观事物差异的中间过渡中的“不分明性”,即“模糊性”。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的数学方法主要是1965年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创始的“模糊数学”。3、事物知识的不完善性。事物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人们常用颜色来简单地描述掌握事物知识的完善程度,并把事物(或称系统)分为三类:白色系统、灰色系统、黑色系统。对知识的不完善性处理,还没有成熟的数学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只能由有经验的房屋鉴定专家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引入经验参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