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埋藏在他们心底的匠人精神 | “五一”书单

2023-05-10 14:56:27


关于“劳动节”,你想到的是什么?


除了睡眠和节假日,绝大多数适龄人士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


许多时候,劳动及其常常代表着的职业、工作是生活的一种手段,却也赋予了我们人生在世最直接、明晰的定位和坐标。


没错,很多人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有更多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一点点琢磨、钻研,全身心地沉浸在工作中。每每遇到这样的人,小编都会由衷赞叹,真幸福啊。


对于工作而言,谋求生计显然是初级需求,从自己所专长的劳动中寻找自我价值,并在不断专精的过程中努力提升自我,获取成就感、认同感,将这种专注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感受这种独特的幸福感——这,也许是当下热门的“匠人精神”背后的涵义。


所以在今天这个日子,小编准备了一份关于“匠人精神”的书单。那些心中有静气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随小编一同去看看吧。



《生生·匠心比心

王逸杰/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百六十五天的准备,三十天的深度采访,十二个行业、十五位匠人的三十三个故事终成一本《生生·匠心比心》。

  

生是生活,可以平淡如水,可以波澜壮阔;生也是生命,可以片刻永恒,可以转瞬即逝。《生生·匠心比心》从日本手工艺出发,讲述工艺之美在生活中恰到好处的体现。通过对东京银器、九谷烧、日本雕金、和纸、备前烧、轮岛漆器、万古烧、井波木雕、江户版画、高冈铜器、宫岛木雕、大阪唐木匠人的深度采访,将他们坚持手作的生活感悟展现出来。其中故事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尽量还原每一位匠人的语言习惯,搭配207幅精美彩图,生动呈现这些故事中人物的寂寞、疑惑、坚持、感动,更直观、真实地体现人与技艺的情感。



《地工开物——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

蔡成/著  大连出版社


对于任何时候都可能彻底消失的民间手工艺,作者的努力不只是以文图结合的形式去完成一本书的过程,而是尽力发现、挖掘与力争揭示民间艺术真谛的过程,更是带着浓厚的抢救意识的行为。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实现几个目标:其一,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民间手工业的生产工艺;其二,挖掘手工艺的经济价值与实用性之外,更注重挖掘它在文化、艺术、精神寄存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涵与作为“历史活化石”的价值;其三,揭示藏匿于手工活动表象之下的真实社会生活——对手工业生产领域中渐行渐远、日渐式微且模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作者像一名老石匠,挥舞铁锤与凿子进行深入浅出的雕琢,只是,作者不是在坚硬而冰冷的石头上,而是在柔软而温暖的纸上刻录文字和图像。



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徐风/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顾景舟是当代陶艺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作品工艺精湛,气质高雅,形式多样,将“工”和“艺”两者的结合做到了极致。他用毕生心血,将紫砂技艺发展为面向世界的成熟自信的工艺艺术门类,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作为顾景舟先生家人唯一一本正式授权的传记,作品文字凝练,布局宏观,细节娴熟,分“纤夫”“橹公”“舵手”三部分,展现了顾景舟波澜壮阔的一生,多角度、多层面还原了大师生活的那个年代,行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作品不仅书写了一个人,更写了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既是对顾景舟一生不凡艺术追求经历的回顾,更是对这位艺术大师技艺德操风骨的一次朝拜。



《东风》

葛帮宁/著   工人出版社


本书是对中国汽车发展史抢救式的挖掘和整理。全书涉及到27名在二汽乃至汽车发展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老二汽人,他们大都是汽车工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有黄正夏、孟少农、齐抗、李子政、吴庆时、段俊杰、支德瑜、王荣钧、毛德犹、赵云集、焦润坤、陈清泰、马跃、苗圩、李惠民、宋延光、高明祥、马志诚、童东城、中村克己、闵佟、陈纫秋、杨少杰、程振彪、朱柏山、黄松、艾德昆等,通过他们口述创业年代的艰辛,较为生动地呈现老一辈汽车人的故事,与大国工匠精神相呼应,更是一部二汽发展史,是特有的历史记忆。



和纸之美

[日]柳宗悦/著   九州出版社


“纸”的日文发音与“神”(kami) 相同,也许是这个原因,古时的日本人将纸推崇为至高无上的存在。2014年“和纸•日本手漉和纸技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人是如何极致发挥和纸的魅力与美感的?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为和纸四处走访,并作《和纸之美》一书——其中包含《和纸之美》《和纸之训》《和纸十年》,三篇长文除了《和纸之美》写于1933年,另两篇成文于1942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和纸传统的惊叹及爱惜之心,娓娓描述和纸“用之美”,也表现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尊重致敬及延续创新的渴求。



《手艺与禅心:寻找中国匠人之旅》

浅草/著  文汇出版社


当第一次读到日本作家盐野米松的《寻找手艺》时,作者就隔三差五地出发了,想去看看中国还有哪些手艺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场是怎样的,是我们想象中那般落寞和清苦吗?或者是想象中那样依然有手工时代的朴素、古典的浪漫。结果一路听了见了好多故事,各种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不同地方的美食和风景。清空安宁,这便是作者所看到的他们身上的禅心。时间轮转,终于使他也找到自己的定位,慢慢梳理这些手艺人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游历,像柳宗悦说的那样:“寻找正确而美丽的东西,看看它们被做成什么样子了?”



匠人

申赋渔/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一幅失落的乡土中国缩影图,一条流淌着近600年往事的时光之河。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木匠、剃头匠、修锅匠、雕匠、花匠、铁匠、杂匠、裁衣、教书匠、秤匠、织布匠……作品讲述了作者申赋渔的家乡——申村中一个个手工艺匠人及其家族的命运故事,有花匠、雕匠、铁匠、裁衣……从这些故事中,、生活变迁,追忆了作者失落的故乡。申村的兴亡衰落,既是时代变迁,也是人世间的因缘际遇,令人感慨不已。



《匠人》

 [美] 理查德·桑内特/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要探讨的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尽管匠人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一种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内特却认为,匠人的领域远远大于熟练手工劳动的范围;今天的程序员、医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价值所在。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过去和现在的匠人的工作;他把身体劳动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他质疑当今公认的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中跨越了时空,从古罗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都是他笔下探讨的对象。历史在实践和理论、技艺和表达、匠人与艺术家、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划下了一道错误的界线;现代社会仍然没有摆脱这种历史遗存的折磨。但从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们的匠艺也揭示了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进而为我们如何利用技能来指导生活提供了各种可行的方案。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