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漫不经心向我诠释着人性的复杂;
有些事,悄无声息向我传递出生活的温暖……
——覃炜明
吾乡·吾路|散落在长沙河的日子
文|覃炜明 图|绿影伊人
在家乡做了几年“少年农民”,长沙河给我的记忆,就是插田或者收割的时候,经常是中午在河里吃了带来的粥,就躺在河边的石头上,转眼就睡得打起了鼻鼾.到队长叫开工的时候,看看蓝得发亮的天和白得发光刺眼的云,总有一种无可奈何从心底泛起.
长沙河,虽然和一个城市同名,但是如果不是我肯花费一些笔墨,恐
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知道有这样一条小河.而我一直认为,如果
没有这条小河,我的童年一定会变得更苍白和无趣.
长沙河是我家乡的一条小河,严格说更像一条山溪.发源于一个叫
“冬回”(见«冬回»)的大山,跌落一级一级的山崖,弯弯曲曲流出大约十来里路程,就到了我所在的村庄,在村子前和一条叫“长贡河”的小河汇合,再向西南流去,融入一条叫“安平河”的大河,然后蜿蜒曲折汇入浔江??
长沙河是我散落了童年记忆最多的地方.我曾经和几个小伙伴,步
行到一个叫“猪暂”的地方,然后沿河而上,寻找长沙河的源头.一路看
到不少废弃的石板,可以清晰看到刻石的痕迹,显然这里曾经有过一个
规模不小的石场.而再往上走,先是看到有一些石头垒起来的已经不再
耕种的荒田,石壁高达一米、两米乃至三四米都有;再往上则是高达几丈的悬崖,河水从崖顶上泻下来,形成壮观的瀑布.我们要攀着悬崖旁边
的酒杯一样粗大的藤蔓,往崖顶上爬去,到达长沙河源头的冬回的时候,
从林荫蔽日的河里爬到山边,发现太阳早已经过了中天,而刚才的凉意,
立即被混合着茅草味的热浪驱除尽净.
那是我第一次穿越长沙河,也是唯一一次全程穿越长沙河.
关于长沙河的记忆,是从童年开始的.有一年,我们几个小伙伴到
“猪暂”摘山楂果.山楂树生长在河边,河边有一座泥坯墙做起来的小
楼.那是大队牧场的牛栏,楼上住人,楼下圈牛.因为有那座小楼,我们
才有勇气到这个有些神秘的地方摘山楂.
但是那次摘山楂还是出事了.比我小一岁的叫“石火”的小伙伴,在树上摘山楂的时候掉了下来,就跌落在河边的石头上.我们听到他
“哎!”的叫一声,就没有声音了.一看,他头破了,流着鲜红的血,已经昏死过去了.大家一下惊慌失措起来,有年纪大一点的小伙伴,拿起“罗掩木”的树叶,用嘴嚼烂,帮他敷在流血的伤口上,居然把血止住了.大家不敢懈怠,轮流背着石火就往村里跑.好在到半途中,石火终于醒了过
来,而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堂姐夫也从家里赶到了山里来,由他一路背
着石火回家了.
之后,我每次到“猪暂”,看到那一棵树身足有水桶一样粗细的山楂
树,都是毛骨悚然,此后再没有人敢爬上那棵山楂树.有一年山洪暴发,
经过那棵山楂树,可以看到被山洪折断的树枝,跌落在河里,山楂散了
一地.
不敢爬树了,我们就玩水、捉鱼.捉鱼有几种捉法.一种捉法叫“赶
滩”,把石头在河里堆起来,把河水集中引到一个滩头,然后在滩头上逆
向装上“鱼狗”(一种竹篾做的捕鱼工具).一种叫“大口扒”的河鱼,喜欢沿湍急的河水往上游.“大口扒”一旦游进了容易入却不容易出的鱼狗,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一天下来,运气好的时候, 可以“赶”到一两斤甚至三四斤“大口扒”.回家的时候,几个小伙伴把鱼分成若干堆,大小搭配,然后分别定下编号,再用几根草秆按顺序做成长短状,一个人握住草秆下半部分,大家开始抽签,抽到最长的拿第一份,以此类推.
“赶滩”赶到的都是“大口扒”.这种鱼看着生猛,其实骨头很多,没有什么肉.而要抓到河里的鲤鱼、草鱼、塘角鱼,就要“筑篦库鱼”.所谓“筑篦库鱼”,就是看中了哪一个河湾有鲤鱼之类的大鱼,就招呼三五个小伙伴,一起合力截流,在上游三五百米的地方,开始一级一级地筑起截流的泥水坝(我们叫“筑隐”).泥水坝筑得最多的时候,有八九个“隐”,一级一级把“隐”筑起来了,就利用“隐水”到来的时间差,合力用“库斗”(一种竹子做的舀水的工具)把河湾的水舀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竭泽而渔.这样“库鱼”通常能够把一个河湾的大鱼小鱼捉个干干净净,但是也有时候因为“筑隐”的数量不够,预留的时间差不够,河湾的水还没有完全舀干,或者在可以依稀看到鱼儿游动的时候,“隐水”提前溢出了所有的泥水坝,直冲河湾里来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体会到什么叫“前功尽弃”,生气地把库斗往河里一甩,骂出了农村最难听的那一句:叼佢老母! 有时候甚至埋怨谁谁谁没有出力,导致没有在预定的时间把河水舀干,总之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大半天,然后一起一无所得,灰溜溜回家去.
库鱼有时候会前功尽弃,但是“毒鱼”就经常能够满载而归.“毒
鱼”,在“筑隐”了的下游,故意放开一涓细流,然后在细流上捣碎一些大茶藤(草药,人吃了会死).毒水流到的地方,小鱼就会一尾一尾地翻上
水面,用“鱼缴”(网)一捞,好运的时候,可以捞到一斤半斤的小鱼.“毒鱼”除了用大茶藤,也可以用茶麸.压榨茶籽油剩下的茶麸,捣碎以后,蒸热,再捣泻到河里,搅拌,下游的小鱼也会一下晕头转向,很容易捕捞.“毒鱼”的捕鱼方法有一个不好,就是因为毒鱼毒了河水,经常累及一些小鱼小虾也被毒死.而到了河水将要流入村子的时候,更要在河里加进一些工业盐之类的解毒.有时候更因为河道太长,村民一旦发现有人毒鱼,放药的人还没有到来,村民早已经在下游捕捞中毒的鱼儿了,所以毒鱼经常是干了“替别人高兴”的事情.
在长沙河除了捉鱼,也可以摘野果.一种叫“牛”的野果,长得
像奶牛的,一大堆长在树根,熟的,鲜红如苹果,没有熟的,就像青苹
果.熟的掰开里边,是蜜一样甜的囊,没有熟的就是一粒一粒沙子一样
的核,吃不了.牛不会同时成熟,每天靠近却总有一两个长熟的果
子,让你天天有惊喜.有一种也结牛的“树公”,看着长满了红彤彤
的果子,但是掰开来,里边根本没有蜜水,这样的牛好看却不能够
吃.好在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知道哪里长的牛奶树是“公”
的,哪里长的牛奶树是“母”的.还有一种叫“水浓子”的野果,长在水边,一串密密麻麻的,手指一般大小,白色透出了光泽,就是熟的,可以连核一起吃,清甜.
长沙河童年的快乐,随着初中毕业做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而结束.先
是家里养了五十只鸭子,需要我和哥哥天天看着.夏天在生产队刚刚收
割的稻田里让鸭子吃饱了,太阳很大的时候我们就把鸭子赶到河里,让
它们在河里戏水,躲在树荫下假寐,我们则在河滩上支起一个锡煲做饭.
那样的中饭根本没有菜,有时候一个人要吃上半斤大米.日子特别辛
苦,但是想到即将到来的中元节,家里可能一下劏两只甚至三只自己养
的鸭子,心里又充满幻想.看着熟睡的鸭子,想起家人说过的那一句话:
“冬不饱,年不饱,七月十四(中元节前夕)刚刚饱.”就知道现在的付出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回报.
后来在家乡做了几年“少年农民”,长沙河给我的记忆,就是插田或者收割的时候,经常是中午在河里吃了带来的粥,就躺在河边的石头上,转眼就睡得打起了鼻鼾.到队长叫开工的时候,看看蓝得发亮的天和白得发光刺眼的云,总有一种无可奈何从心底泛起.
我经过高考成为吃“国家粮”的人后,离长沙河就越来越远了.记得有一年暑假曾经和十二岁的弟弟,一路沿童年的脚步溯流而上,一路摘牛一路写生,到“猪暂”时怕年小的弟弟爬不上那个悬崖,改道山路去冬回.那一次上山,斩获了二十多斤的簕竹笋.那一次继父把竹笋切开,晒成了笋干.
此后我再没有涉足长沙河.好几次回家,都有重走长沙河的冲动,
但是掂量掂量自己已经不能够算得上是健康的身子,再加上对长沙河早
已经习以为常的村民(包括我的侄子),没有一个人愿意随我入山,我只
能望河兴叹.有时候想,要是弟弟还在,他应该听我指挥吧? 因为毕竟,
我们曾经在长沙河留下难忘的记忆.
可是,弟弟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而我自己就是再踏上长沙河,也恐
怕无论如何再找不到曾经的少年快乐了.散落在长沙河的日子,就由我
这样一篇苍白的文字定格吧.
二 ○ 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选自散文集《活在吾乡》。《活在吾乡》,覃炜明著,中国当代乡土散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定价45元。需要签名本的亲可以直接在本号留言,联系本人。
往期文章:
草木记忆·之五——人生苦短,最不能错过这粒米籽李
读书散忆:陪伴过我走过青春岁月的那些书
古树吐翠绿,乡音话《吾乡》
活动预告|在吾乡,讲吾乡——《活在吾乡》作者即将回武界村与村民分享吾乡故事
吾乡吾路|榕荫下的岁月
那年那月,那山那水,那个且惊且险的童年(金雪插图)
大翁的墙头,我的九月九……
卑微如你,传递的却是吾乡温暖……
老郭,其人,其命……
家福其人
吴国霖|用良知的叙述去抚慰心灵
活在吾乡|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您尚建在;我发这篇文字的时候,您已作古
亚马逊电子书新品排行 《活在吾乡》列94位
《活在吾乡》:用文字呈现二十世纪中叶的南方农村生活
四兄颂声
吾乡速递|《活在吾乡》登上权威的图书销量排行榜, 排名位列多位国内名家作品之前
吾乡游记|重上泗化洲
吾乡评论|原生态,还原生活的真实
华西都市报:力透纸背的人性之美——读《活在吾乡》
《湖北日报》发表书评:《活在吾乡》是对乡土最温润的回望
旧文+新图|走进不田村
这个村,旧故事,新照片新图+旧文,说说古娜村
旧文+新图|七旬老人家中读毛著,百岁寿星路边看美女
小河那边,那些房子,那些曾经……
过年了过年了,挖挖那些拜山拜水的记忆……
莫背村,那些人,那些事……
白鸡村:一个小村庄的七十年代纪事
邻家评论|惟其真实 所以感人
也许是我没有看到过他离世的情景,所以现在想起这个老人,我始终是记得他乐哈哈的样子。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人物连载|“鸡乸”七嫂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人物连载|阿娘名叫黄淑贞
远去的贺村,已经渐行渐远的那些牵挂……
重磅|写到沧桑语便工 ——《活在吾乡》的艺术特色
《活在吾乡》图文|前厅,旧事……
冬天田野里那些稻草人,也挂满了我永远挥之不去的童年回忆……
图文| 幽幽拾杨第 娓娓解密码
曾经一起住油毛毡房,一起打边炉清水碌猪大肠
武界村的魅力
百年拾杨弟里读《活在吾乡》
图文见证|写给故乡的传,暖了都市人心
梦回故园 往事依稀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你一生的甜酸苦辣,我都永远无法了解了
《活在吾乡》人物之十一:我的阿德哥
《活在吾乡》:小人物的点点滴滴,呈现的是别样的历史
吾祖吾亲|母亲这个闺蜜
吾乡评论|武界村的文界精彩
《活在吾乡》作品连载之九:姨丈李彪
《活在吾乡》人物连载之八:六姨惠英
《活在吾乡》作品连载之七:二叔,我的“养饭爷”
《活在吾乡》人物连载之六:九舅若萍
《活在吾乡》作品连载之五:六舅典陶
《活在吾乡》:妈妈说舅父本来可以做将军.是她的一封信让舅父走向了平庸
《活在吾乡》:评论的温暖与书法的美感
《活在吾乡》:关于外婆的遭遇,我一直连了解的勇气都没有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作品连载(2):妈妈,苦命的妈妈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作品连载之一|父亲的名字叫建中
我为什么要写《活在吾乡》,这个自序会详细告诉您!
长按下图进入识别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