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是我国武术的精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拳理深奥,流派很多,其主要代表拳种有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数百年来,内家拳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拳法,不断发展,自成体系,深受人们的重视与喜爱。内家拳早有“取法自然”,“在内为意,在外于形,合于术数”,“内外相合,刚柔相济”,而“精、气、神并修”,以及“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求实用等,集“道、医、拳”为一体的论述。因此,可以看出河图、洛书、太极图三者与内家拳理论和拳法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 河图、洛书、太极图的剖析
1.1河图、洛书的剖析 “河图”—孔颖达易疏说:“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通八卦,谓之河图”。河图。阴阳合五行相生。二七在上,一六居下,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
“河图”外圈为月之周期运动规律。东之八与南之七合而为十五,为一月之上半月的最佳态,其月象:东方木、朔;南方火、上弦。西之九与北之六合而为十五,为一月之下半月最佳状态,其月象:西方金、下弦;北方水、晦。,为合和态而为望。月属阴,附其外,取“负阴”之义;日属阳,纳其内,取“抱阳”之义。“河图”内圈为日之周期运行。东方卯时日出为阳,取数三,南方午时日中,阳极生阴,取数二。三与二合为五,是一日之阳的最佳态。西方酉时日落为阴,取数四,北方子时夜半,为阴极生阳,故取数一,为一日之起步。四与一合为五,是一日之阴的最佳态。一日之中子、午、卯、酉的运行至和而合阴阳生化返的全息规律。五是阴阳达到平衡至和的最佳值,即为日月极化产生的“阳中阴、阴中阳”,在图中即为十数,分为两个五。,则是两个五即阴阳(真阳),阳中阴(真阴)合和的新体系。十数分上之五为阳数之精华,下之五为阴数之精华,“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则有至和全息的新五产生。上五为天之精,下五为地之精,天地精结合和而为“人”。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得天地合和的全息。“河图”中,由日月运行的规律,推演出天地人三才的思想体系。
“洛书”—孔传易疏说:“大与禹,洛书出,神龟负文而出,列如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序”。“洛书”,阴阳分五行相克,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数居中,四隅为阴。如图3所示。从图3中“洛书”的纵横排列,经外围来看,为“阴中有阳”的布列,共有四组:六七二,二九四,四三八,八一六。内外斜交叉也为“阴中有阳”的组合,亦有两组:四五六,八五二。至于东西南北而组成的两组纯阳数,如三五七,一五九,即为后天返还到先天的标准态。故道家要求“修真炼性”达到纯阳之体,究其理论根据渊源恐就在此。“洛书”作为后天整体的稳态图,在后天返先天的过程中,遵循的是“阳升阴返”的运行路线。这种阴阳相互消长、互抱互回的“阴阳运动”,就是古今共称之为“太极”的运动。将“洛书”中的“阴”或“阳”的运行路线沟连,则正是古太极图的原始式。
综上所述,从“河图”、“洛书”的产生过程来看,毫无神秘之处,正是当时发展起来的新科学,“天垂象,地成形”,“人灵而悟之”的方法论的成果。它揭示了天地生化返极化至和的全息规律。至和的全息规律,正是进入功能态的标志,是人体激发潜能,返本还原的必经途径。
1.2太极图 古太极图又名“天地自然图”。古太极图只是在圆卷内画“S”曲线,既无黑白之分,也无黑白眼。如图4所示。古太极图是在原始太极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后来的“太极图”在古太极图的基础上,有了黑白之分,即白色为阳,黑色为阴,在白色阳鱼中加上黑色鱼眼,在黑色阴鱼中加上白色鱼眼,也即所谓“阳中阴”和“阴中阳”。如图5所示。
太极图揭出“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皆复归于中的极化规律,洛书中揭示出“后天返先天”,由“阳起”的阴阳运化,就是太极的运动。所以,“洛书”的形成之日,也就是“太极图”出世之时。
2 内家拳与河图、洛书、太极图之关系
纵观内家拳的“取法自然”,“在内为意,在外于形,合于术数”,“内外相合,刚柔相济”,“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而“精、气、神并修”等等,集“道、医、拳”为一体的论述。不难看出,内家拳的形成与发展与河图、洛书、太极图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河图、洛书、太极图三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揭示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认识论,它们以“阴阳五行”联系自然界万物,使之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整体观”和“运动观”为主导,阐述了万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从而指导了各学科理论的形成。所以河图、洛书、太极图不仅是“道教”和“传统医学”的理论核心,也是研究内家拳理论和拳法的重要部分。《周易》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阴一阳谓之道”之说;道家称之为“无字之真经”;传统医学又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之说,并指出“欲明阴阳五行之理,舍河图、洛书奚自焉”;武术界历来有“凡习内家拳者,须要学阴阳五行”之说。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太极图在道、医、拳中的重要地位了。
由于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河图、洛书、太极图三者对“阴阳五行”的论述也各有所侧重,这些理论在内家拳的发展中,又使“内家三拳”各具特色。为更好地说明“内家三拳”与三者的关系,下面就以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和运动观为指导,以“河图象天,洛书象地,阴阳为枢”,把图1,3,5,在方位相同,中五为中心,三者重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综合图形。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6对“内家三拳”进行探讨。
活着(2017年新版)
作者:余华
2.1 形意拳 形意拳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为指导思想,以演练人体内外“五行”为主”。所谓:外五行为五拳,即劈、崩、钻、炮、横,劈拳属金,崩拳属木,钻拳属水,炮拳属火,横拳属土。按五行相生,故劈能生钻,钻能生崩,崩能生炮,炮能生横,横能生劈;按五行相克,故劈能克崩,崩能克横,横能克钻,钻能克炮,炮能克劈。内五行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也,心为火,肝为木,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拳法和功法讲求“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形意合一”;“内外同化”来调和脏腑气血,“精气互化”来达到强体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形意拳讲求中正,“拳必中发”,手法以“起钻落翻”为主;步法以进退闪转为主,运动路线以直、斜线为主,即为:“形意拳生化之道,皆先天之横而生,亦即万物生于土之义。图6中以五土为中心,贯串左右上下互为交叉的直线和斜线,就比较形象说明了形意拳的运动特点及五行(五拳)相生克制化的途径。
2.2八卦掌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以摆扣步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法,也是对正斜八个方位的圆形运动,以及人体运动中的阴阳、开合、刚柔、快慢、动静、虚实、进退、攻防等相互对立和变化规律的运用。八卦掌以“奇正相生”、“阴阳相合”、“八卦相荡”的卦位变化体现于八卦掌的运动中,并以《周易》64卦的既济卦为主导,通过掌法、身法、步法,外踏八卦,内修人之阴阳水火,使水上火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来达到强身养性的目的。图6中的外部大圆就是八卦掌的运动路线,且与内之“S'线相呼应,即与太极拳同理同义。后世拳家所谓:“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和“斜势正练,阴阳悉变,巧运弧圈”。说明了八卦掌的运动特点。
2.3 太极拳 太极拳以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的各种矛盾变化,以中医的经络学说来阐明人体内的阴阳气血的运化过程。其宗旨是以修练人体内外“阴阳”为主,通过拳法和功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从而达到“练神”、“练气”的目的。它的运动特点是:轻柔缓慢,势正招圆,刚柔相济,曲线螺旋。拳法讲求“四正、四隅”,认为“只圆无方是滑拳,只方无圆是硬拳……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图6中的运动曲线“S”外联河洛的四正四隅及外圆,这就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因此,有的拳术家说太极拳:“腰为主宰”、“腰居中故太极生两仪,太极拳寓意于阴阳之中,变化于阴阳之内……就是这个意思。故练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即一阴一阳谓之拳。
3 结语
综上所述,河图、洛书、太极图三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揭示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认识论,三者与内家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内家拳理论和拳法的形成是易理、医理和拳法的综合体,它是以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博采众家之长,在拳法和功法中应用“阴阳升降消长”,“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结合人体内外各部的运动规律,吸收了历代武术流派的精华和经验,而创建的独特的内家拳理论和拳法。
厕所英雄
主演:阿克谢·库玛尔 / 布米·佩德卡尔 / 阿努潘·凯尔